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行业 » 正文

古代春节拜年,都有哪些讲究?

92023-10-01 07:52:18

  拜年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习俗,是人们过年时辞旧迎新、互致祝愿的一种方式。传说腊月三十的晚上,有一种叫“夕”的猛兽,要出来害人,专门对付“夕”的神仙“年”,就和人们一起放鞭炮赶走“夕”。于是,“除夕”之后,人们为了感谢“年”,就开展“拜年”活动,并逐渐形成习俗。  旧时拜年,主要是幼辈拜健在的长辈,

标签: sdf

  拜年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习俗,是人们过年时辞旧迎新、互致祝愿的一种方式。传说腊月三十的晚上,有一种叫“夕”的猛兽,要出来害人,专门对付“夕”的神仙“年”,就和人们一起放鞭炮赶走“夕”。于是,“除夕”之后,人们为了感谢“年”,就开展“拜年”活动,并逐渐形成习俗。

  旧时拜年,主要是幼辈拜健在的长辈,包括向长辈磕头鞠躬、问安祝福等,幼辈未成年的,拜过之后,长辈要给压岁钱;同辈亲友互拜,主要是为联络感情、增进友谊、恭贺新禧;也有拜祖先和逝去的长辈的。拜年时间一般为初一到初五。也可拜早年,喝了腊八粥就可拜访亲友;正月初五以后、十五之前叫拜晚年,民间有谚:“有心拜年十五不晚”。有个拜晚年的相声段子,说:“没出正月就还是年,在这给大家拜个晚年,祝大家晚年幸福!”

  拜年之风,秦汉已有。至南北朝时期,“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辟山臊恶鬼。长幼悉正衣冠,以次拜贺”(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)。唐代时,春节已成为国人最重要的节日,得益于手工造纸的发达,文人雅士间已玩儿起了“拜年贴”。“拜年贴”即贺年卡的雏形。到宋代,士大夫用拜年贴互相投贺已成为一种习俗。宋人周辉在《清波杂志》中说:“宋元佑年间,新年贺节,使佣仆持名刺代往。”这里的“名刺”,即“拜年贴”。明代之后,大户人家特设“门簿”,以记录往来客人,存放“拜年贴”。“门簿”的首页多虚拟“亲到者”四人,分别是:寿百龄老太爷,富有余老爷,贵无极大人,福照临老爷,以图个吉利。大约从清朝起,拜年又添“团拜”的形式,光绪年间的《点石斋画报》中,便有新年团拜图。再往后开始有了印制的贺年片。

  20世纪末到本世纪最初那段时间,贺年卡拜年成风,以至“片子”满天飞。因“片子”太耗木材,为保护生态,“片子拜年”被逐渐禁止。

  如今,人们利用网络通信或社交平台拜年已成为时尚。有一阵子短信独领风骚,现在是微信笑傲江湖。今年因疫情关系提倡就地过年,微信视频拜年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至亲挚友间不能团圆的遗憾;而抢微信红包也增添了几分年味,块儿八毛的,不在钱多钱少,而在喜气和热闹。如今除夕下午到新年钟声响起,或年夜饭前后这段时间,手机拜年已成一大盛景。兼顾着帮老人准备准备年夜饭,或者陪老人、孩子享享天伦之乐。

  各地还有各地的讲究,也各有故事和精彩。春节团拜,乃拜年盛况,文明喜庆,欢乐祥和。

  中国人拜年,拜的是“和合”文化,拜的是家国情怀,拜的是美好祈愿,拜的是共同理想。(周振国)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联系本站网管,谢谢。

合作